在线办公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期刊列表

标题: 作者:   关键词:    
  • 分析型语言与隐性语义实化——以景颇语、哈尼语为例
  • [摘要]本文以藏缅语族的景颇语、哈尼语为例,通过对“宾谓同形”“泛义动词”“反响型量词”的实例分析来论述隐性语义如何浮现并实化,认为“隐性语义实化”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经济性原则,它能使同一个音节同一个词表示多种不同的意义,能使隐性义浮现为实义,还认为语序固定、词类兼用、程式化结构,是隐性语义实化得以顺利植根的内部机制。
  • 戴庆厦
  • 全文[ PDF 4450377.0 MB ] 2021.1(43):3-10  共有 1668 人次浏览
  • 汉藏语系语言的评价性形态
  • [摘要]评价性形态包括指小、增量、贬化、褒化、表敬等,主要功能在于表达说话人对于事物、性质或行为等的主观评价和态度。本文考察了汉藏语系语言评价性形态的表现形式和功能,指出评价性形态具有多种表达手段,在词类上有比较广泛的分布,功能上也发展得比较成熟,因此得出汉藏语系语言评价性形态比较凸显的结论,这也表明汉藏语系语言的主观性凸显。建议今后对汉藏语系的研究中加强对评价性形态的描写和分析。
  • 董 秀 芳
  • 全文[ PDF 8074258.0 MB ] 2021.2(43):3-14  共有 1816 人次浏览
  • 云南宁蒗壮族摩公经书文字初探
  • [摘要]云南宁蒗壮族摩公主持红白喜事等传统活动仪式中使用的经文用一种独特的文字书写。这种文字为自造字与借用汉字(包括变构汉字)混合的拼盘型文字,是一种新发现的少数民族使用的文字,已有一定的历史。文字结构以左右、上下为主,也有包围、嵌入、交叉和其他结构形式。文字的构造方法包括摹形、象形、会意、指事、假借、变构(汉字变异)等。摩公能识读部分文字,有一部分文字可读不可知义,有一部分文字音义不详。
  • 李锦芳 姜亚飞 黄海暑
  • 全文[ PDF 7786495.0 MB ] 2020.6(42):3-14  共有 1829 人次浏览
  • 朱坝羌语静态空间范畴的表征与认知
  • [摘要]本文考察朱坝羌语的静态空间范畴,重点考察了拓扑、内在参照、相对参照、绝对参照等空间范畴,认为拓扑、内在参照、相对参照的认知存在较高的一致性,空间概念的表征采用“名词-位格+存在动词”和“名词+方位词+存在动词”两种形式,语义特征表现为“X于Y空间存在”和“X存在于Y空间”,空间认知的意象图式体现为“图象 + 背景”或“背景 + 图象”,这与观测者的观测角度和命题或概念结构焦点的转换有密切的关系。指示空间由指示词系统表征,绝对参照空间的表征与自然环境和山川走向有密切的关系,两者自立坐标系,有认知背景,无明确认知图式。
  • 李云兵
  • 全文[ PDF 9519.0 MB ] 2020.5(42):3-20  共有 2006 人次浏览
  • 开拓创新,成就辉煌——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70年
  • [摘要]本文系统梳理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第一,记述了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的成立并开始建立学科体系及全面、深入开展中国民族古文字文献研究;第二,概述了中国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的成立和开展民族古籍普查,促进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近十多年来,又开展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评审包括民族文字在内的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启动西藏、新疆古籍保护专项工作,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字古籍的保护和研究;第三,列举了民族古文字研究的大量创新性成果,以彰显中国民族古文字的研究取得越来越多的话语权;第四,希望进一步做好民族古籍普查,深入开展民族古籍研究,夯实民族古籍的定级工作,使民族文字古籍“活起来”,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更大的贡献。
  • 史金波 黄润华
  • 全文[ PDF 373.0 MB ] 2020.4(42):3-14  共有 1944 人次浏览
  • 瓦罕塔吉克语动词词根语音形式的交替
  • [摘要]本文采用音系学方法分析瓦罕塔吉克语不规则动词词根语音形式的变异和交替。分析表明,导致不规则动词词根交替的主要成因是音系过程;诱发音系过程的因素有音系、形态和语素因素。语音层面上复杂且看似不可分析的词根变异与交替是抽象层次上三类因素诱发的音系过程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形态因素诱发的音系过程是最主要的成因,体现形态成因-音系效应关系。
  • 侯典峰 李 兵
  • 全文[ PDF 10343.0 MB ] 2020.3(2):3-19  共有 2265 人次浏览
  • 语言转型与词类变化:以景颇语句尾词衰变趋势为例
  • [摘要]本文从语言类型转型的视角,分析景颇语句尾词出现大面积衰退的各种表现及其成因。指出景颇语句尾词出现衰退,是由于句尾词从粘附性成分向分析性成分转型引起的。其衰变的具体表现是:句尾词由后缀变为带有分析、粘附特征的虚词;有的句尾词变为不区分人称、数;句尾词使用的总量大量减少;三个音节以上的句尾词已经很少使用,主要使用双音节和单音节的句尾词。句尾词衰变的趋势是:区分人称、数的功能不断减弱,主要担负区别句子语气的功能。
  • 戴 庆 厦
  • 全文[ PDF 4652.0 MB ] 2019.1(11):3-10  共有 2767 人次浏览
  • 语义演变与主观化
  • [摘要]本文认为主观化并非语义演变的机制,而只是语义演变的一种结果或类型;主观化亦非语义演变的单向性过程,最多只是语义演变的一种倾向或趋势;很多语义演变过程与主观化无涉,既非主观化亦非客观化。
  • 吴福祥
  • 全文[ PDF 0.0 MB ] 2019.5(6):3-13  共有 2224 人次浏览
  • 从语言上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 [摘要]本文从我国各民族语言中存在的事实,包括共时的语言特征、语言使用、历时的语言演变、语言关系等方面,论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趋势,还论述了从语言上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法论问题。笔者认为,从语言上深入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有助于各民族从客观事实中更深入地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必要性,这是民族语文工作者必须担负的一项重要任务。
  • 戴 庆 厦
  • 全文[ PDF 5396648.0 MB ] 2022.2(44):3-10  共有 598 人次浏览
  • 卷舌音
  • [摘要]卷舌音是一种依据感知命名的音类,低沉、含糊、浑厚是其听感音征。造成这些听感音征的发音动作主要有三:双唇收紧;卷舌动作;舌根与软腭、小舌或上咽腔处收紧。三处合力作用会增强卷舌听感音色。各语言(方言)中三处收紧的有无、程度大小不一,造成卷舌音种类有差异,卷舌音的音变方向也与此有关。本文分析世界各主要语言卷舌音的各种变异,归纳其共性,并联系卷舌音的三处收紧点解释汉语方言及周边少数民族语言卷舌音的音变方向。
  • 陈 忠 敏
  • 全文[ PDF 10613365.0 MB ] 2022.3(44):3-20  共有 543 人次浏览
  • 汉藏语四音格的产生动因
  • [摘要]本文讨论汉藏语四音格的产生动因。汉藏语的四音格是音节简化与词汇双音化造成的。经历双音化后,双音节成为汉藏语词汇的主流,从而导致比词高一级单位的表达形式只能超过两个音节。在语义表达、经济性原则、韵律制约等优选项参与下,四音格形式脱颖而出。尚未完全转型为双音节音步的汉藏语,如果音节形式足够简单,其双韵素音步常以两个音节实现,也会造成大量的四音格形式。
  • 庄会彬 刘振前
  • 全文[ PDF 6537205.0 MB ] 2022.4(44):3-13  共有 542 人次浏览
  • 西部蒙古族地区建构和谐健康语言生活的实践与思考
  • [摘要]本文讨论我国西部蒙古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行经验,对比分析西部不同地区蒙古族语言使用、语言态度特点及其建构和谐健康语言生活的实践,思考多民族地区语言关系的相关问题。研究认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具有层次性与社会文化功能的互补性,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科学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符合国家语言文字政策。在建构多民族地区和谐健康语言生活中,应当处理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科学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民族语言文化与发展经济、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等的关系,这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王远新 赵婷婷
  • 全文[ PDF 9163370.0 MB ] 2022.5(44):3-14  共有 537 人次浏览
  • 新时代民族语文工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政策导向
  • [摘要]本文根据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民族语文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民族地区语言的使用现状和发展趋势,认为我国民族地区将进一步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水平和质量,同时加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既定民族语言政策是并行不悖的。我国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因势利导的历史经验以及“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在新时代民族地区语文工作中仍然是适用的,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政策导向。
  • 黄 行
  • 全文[ PDF 5984979.0 MB ] 2022.6(44):3-10  共有 507 人次浏览
  • 汉藏语系修饰指称词子句的类型和历史发展——从日旺语(独龙语)说起
  • [摘要]在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言中,修饰指称词的子句结构,即所谓的“关系子句”和“名词补语”的类型较多,不仅不同语言有不同类型,而且同一种语言也可能有几种类型。本文基于极点构式语法,以日旺语(独龙语)为出发点,讨论汉藏语系语言呈现的不同结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之间的历史关系和发展途径。在汉藏语系语言及其周围的语言里,修饰指称词的子句结构常与指称标记(名物化标记)结构、领属结构有密切关系,因此,本文对这3种结构之间的关系作出阐释。历史上,泛指中心词的修饰子句结构导致了指称标记后缀的发展和有指称标记修饰子句结构的产生。由于修饰子句有指称功能,所以“修饰子句 + 中心词”就是“指称词组 + 指称词组”,而且修饰子句可以以后置于中心词的同位结构形式出现。汉藏语系语言的修饰子句经历了从无标记到有标记再到修饰子句修饰指称词组的3个发展历程。
  • 罗仁地(Randy J. LaPolla)
  • 全文[ PDF 10043403.0 MB ] 2023.1(45):3-16  共有 501 人次浏览
  • 民国报刊所见“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的藏文翻译问题
  • [摘要]民国中央政府先后出版了多种汉—藏双文及多文种合璧刊物,其目的在于向藏族和其他边疆少数民族同胞传达政令、沟通消息等。这些刊物往往会刊载政治宣传性较强的内容并将之译为藏文或其他少数民族文字,其中经常涉及到与现代中国认同密切关联的“中华民族”相关概念。而对“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的藏文翻译,可以视为民国中央政府在藏族同胞中形塑现代中国认同的重要一步。通过对这些刊物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发现“中华民族”相关概念的藏文翻译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帮助了藏族知识精英在母语环境中认识和理解这些概念,也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对这些概念藏文翻译的进一步规范奠定了重要基础。然而,民国时期“中华民族”相关概念藏文翻译的规范化工作做得不足,相关词汇的藏文翻译混杂多变,加之刊物实际受众较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华民族”相关概念在藏族同胞中的普及,不利于当时藏族同胞现代中国认同的形成。
  • 励 轩 叶西勘卓
  • 全文[ PDF 11928530.0 MB ] 2023.2(45):3-16  共有 580 人次浏览
  • 内部差异与外部关联——中国民族语言592个语档的相似度计算分析
  • [摘要]本文以中国境内的592个民族语语档为考察对象,采用ASJP模式相似度计算的方法,从语言群的内部差异与语言群之间的外部关联两个方面探讨民族语的各方面表现与特点。在所考察的语档中,中国境内语言差异最大的是云南剑川金华白语和贵州锦屏偶里苗语。从语系来看,内部差异最大的是汉藏语系,最小的是印欧语系;从语族来看,内部差异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亚语族,最小的是满—通古斯语族。在语言群的外部关联方面,从语系的层面看,中国境内各个语系之间的距离都很远,其中最远的是南亚语系与印欧语系,最近的是南亚语系与南岛语系。从语族的层面看,满—通古斯语族与伊朗语族的距离最远,蒙古语族与满—通古斯语族的距离最近。如果将汉语考虑在内,则是汉语与突厥语族的距离最远,汉语与混合语的距离最近。更全面地看各个语言群之间的关系,汉语、藏缅语族、苗瑶语族的距离相对较近,壮侗语族与这三个语言群的距离较远。
  • 冉启斌 王 帅
  • 全文[ PDF 8502198.0 MB ] 2023.3(45):3-16  共有 650 人次浏览
  • 论吉兆话的系属地位
  • [摘要]吉兆话是一种新发现的语言,与侗台语族台语支语言关系最为密切。从核心词同源关系及音变创新看,吉兆话与临高语最为亲近,但又独具个性,应视作台语支内一种独立语言,或可与临高语共同构成台语分支“东部台语”。
  • 李锦芳 吴 艳
  • 全文[ PDF 9164901.0 MB ] 2022.6(44):11-25  共有 569 人次浏览
  • 龙山土家语的并列连词 nie 与 ta xa
  • [摘要]北部土家语有两种并列连词,分别是居中型的 nie 与后置型的ta xa。本文通过考察龙山多个土家语方言点,有4个方面的发现:第一,nie 倾向连接无生名词,它虽兼作伴随介词,但仅能介引共同受事者。而ta xa 只能连接有生名词,作伴随介词时倾向介引共同施事者;第二,nie 和ta xa 对连接项的限制,反映出两者的语法化路径不同;第三,nie 兼具数词“二”与介词和连词功能;第四, nie 从实义数词“二”开始虚化,先获得双数标记功能,再进一步被重新分析为介词和连词。
  • 陈健荣 向华武
  • 全文[ PDF 7909843.0 MB ] 2022.2(44):11-23  共有 546 人次浏览
  • 朝鲜汉字音中汉语重纽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 [摘要]重纽是以《切韵》为代表的中古汉语音系的重要语音对立现象。学术界大多认为重纽音节的对立是介音的差异。不少学者认为,朝鲜汉字音里有重纽对立,而且也是介音的差别,有的学者还提出是 -i- 和 -?- 的对立。但是,通过仔细分析15世纪朝鲜语文献中的朝鲜汉字音,我们发现朝鲜汉字音表现的重纽对立是残缺不全的。因为朝鲜语只有一个介音 -i-,在朝鲜语固有音节制约因素的约束下,有时不得不予以折合、调整,以便汉字音进入朝鲜语音系,因此朝鲜汉字音并不能准确反映中古汉语的实际语音。根据分析,朝鲜汉字音重纽韵里的唇音和舌齿音声母后无法表现重纽两类介音的区别;喉牙音声母的音节则表现为重纽A类带介音 -i-,重纽B类不带介音。虽然朝鲜语汉字音表现的重纽对立残缺不全,但朝鲜汉字音喉牙音声母音节所表现出的重纽A、B两类的差别,确实可以佐证重纽是中古汉语音系中真实存在过的语音对立,用介音性差异予以解释也最为合理。
  • 张 俊 翼
  • 全文[ PDF 9625.0 MB ] 2019.1(11):11-27  共有 3375 人次浏览
 1  2  3  4  5  6  7  8  9  10 »